南京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是否要出国,取决于具体项目以及学生自身选择。4+0模式,无需出国,学生可以在国内完成全部学业,获得国外合作大学的学位证书。2+2或3+1模式,学生部分时间在国内学习,部分时间在国外合作院校学习。下面是南京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具体项目信息,欢迎报考。
南京理工大学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合作举办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项目名称 | 南京理工大学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合作举办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 ||
办学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200号 | 法定代表人 | 王晓锋 |
中外合作办学者 | 中方: 南京理工大学 | ||
外方: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SA(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 |||
办学层次和类别 | 硕士研究生教育 | 学制 | 2年 |
每期招生人数 | 30人(在南京理工大学年度招生规模内统筹安排) | 招生起止年份 | 2011年—2016年(每年1期) |
招生方式 | 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 | ||
开设专业或课程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颁发证书 | 中方:普通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 ||
外方:Master of Science Robotics Technology(机器人技术理学硕士学位证书)(赴国外学习者) | |||
审批机关 | 教育部 | ||
批准书编号 | MOE32US1A20111134N | ||
批准书有效期 | 2018年12月31日 | ||
备注 |
南京理工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举办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项目名称 | 南京理工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举办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 ||
办学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200号 | 法定代表人 | 王晓锋 |
中外合作办学者 | 中方: 南京理工大学 | ||
外方: Coventry University, UK(英国考文垂大学) | |||
办学层次和类别 | 本科学历教育 | 学制 | 4年 |
每期招生人数 | 30人(在南京理工大学年度招生规模内统筹安排) | 招生起止年份 | 2012年—2025年(每年1期) |
招生方式 | 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 | ||
开设专业或课程 | 工业设计(专业代码:080205H) | ||
颁发证书 | 中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 ||
外方:Bachelor of Arts in Automative and Transport Design(汽车与交通工具设计专业艺术学士学位证书)(赴国外学习1年者) | |||
审批机关 | 教育部 | ||
批准书编号 | MOE32UK2A20121221N | ||
批准书有效期 | 2029年12月31日 | ||
备注 |
以上是南京理工大学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多项目信息请持续关注新高三出国留学栏目,或者访问各高校网站或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以获取最新的项目信息。
南京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不一定需要出国,具体安排取决于办学模式和合作协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常见形式有2+2、3+1、4+0等。
“2+2”模式:前两年在国内学习,后两年到国外合作院校完成学业,毕业后获得双方学位。
“3+1”模式:前三年在国内,最后一年出国,毕业后同样获得双方学位。
“4+0”模式:全程在国内学习,引进国外课程和师资,毕业后获得国内学位,有时也可获得国外学位。
是否出国取决于项目设计和学生选择,建议在报名前详细了解具体安排。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非常灵活,涵盖了多种合作形式。这些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包括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交换项目、暑期学校、在线课程等。这些合作模式中,并非都要求学生必须出国留学。以联合培养和双学位项目为例,学生可以在中国的高校完成部分学业,然后按照项目安排前往合作国家的高校继续学习,也可以在国内完成全部学业。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