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广西
3157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
本科综合类公办

学校介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历经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广西宜州民族师范学校)等办学阶段,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以宜山师范学校为基础”建立河池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河池学院,实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河池市人民政府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2011年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学校获批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16年1月,学校获批成为自治区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初具特色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

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7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为36.3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362.01万元,生均超过1.4万元。校外实践基地165个,校内基础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室)197个。馆藏图书147.26万册(含电子图书)。

学校办学历史较长,办学经验较丰富,学科专业比较齐全,肩负着培养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学校以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形成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态势。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辅单位,50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化工与生物技术类、教师教育类、经济与管理类、机电信息类、文化创意与传播类和数学与统计类6大学科专业群。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民族学、生物化工是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教育、旅游管理、环境工程、中国语言文学、体育、艺术是广西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新闻学专业是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专业,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人才创作培养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基地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多个优秀学科专业平台。

学校在职教职工818人,其中专任教师605人,高级职称237人,硕士以上学位54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9人。外聘教师18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4088人,生源分别来自广西、山东、四川、海南、江西、福建等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与国外、境外15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招收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3000多人。

学校是广西专业硕士学位点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是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建设点,教育、旅游管理、体育、艺术系专业硕士学位重点建设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教育(学科教学英语)、应用统计为重点培育点。学校正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以“扎根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发展。

学校立足地方,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路。依托河池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的“五乡”丰富自然物质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合作共建长寿养生旅游学院、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刘三姐艺术学院、新闻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共建吉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深圳爱汇百变教育集团•河池学院教育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河池分院。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2项,市厅级项目54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07项(发明22项、实用新型164项、外观设计22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河池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校企校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渠道,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实施了卓越写作人才、卓越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广泛开展课程置换、学分转换、弹性学制改革,实施全程导师制培养等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紧密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为途径,积极践行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五年来,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7项。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着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根据壮族等少数民族生活而自编自导自演的民族舞蹈《唱山歌》、《甜蜜蜜》、《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青春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多次巡演区内各地,获得社会好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板鞋等多次荣获全国全区赛事一等奖,截止2019年,独竹漂共获34项一等奖,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国内多家大型媒体的持续关注。学校共有64个社团,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引起凤凰网等重要媒体的关注。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70年来为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门人才,先后培养出了东西、凡一平等知名作家和一批文学新秀,还培养了“师德标兵”蓝治球及一大批党政、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和行业的骨干和精英,有力促进了桂西北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桂西北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及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2020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的区域知名地方应用型大学,2021—2025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基础扎实、优势凸显的区域知名地方应用型大学,2026—2035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基础扎实、优势显著的国内知名区域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韦安光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主管党委办公室。

  联系教学单位: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校 长 郎耀秀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主管校长办公室、审计处。

  联系教学单位:文学与传媒学院。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罗之勇 主持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全面工作,协助书记、校长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室。

  联系教学单位:教师教育学院。

  党委副书记 韦仕珍 协助书记负责组织、宣传、统战、学生、工青妇、创新创业、社科联等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统战部、党校、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校工会、女工委、创新创业学院。

  联系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外国语学院。

  副校长 苗 剑 在河池市委挂职。

  副校长 韦文广 协助校长负责教学、教师教学发展、人事、离退休、信息化建设、招生考试、体委等工作,分管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人事处、离退休干部工作处、职改办、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联系教学单位:体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副校长 覃拥灵协助校长负责发展规划、国际交流、科研、学科建设、图书、学报、安全稳定、保卫、科协、老教授协会等工作,分管发展规划处、国际交流处、科学技术管理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学报编辑部、武装部、保卫处、图书馆。

  联系教学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总会计师 韦兴文 协助校长负责财务、后勤基建、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继续教育等工作,分管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国有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继续教育学院。

  联系教学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