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湖南
2156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湖南省
本科医药类公办

药学

专业代码:
100701
学历层次:
本科
修学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药学专业是湖南医药学院药学系的本科专业,开办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是湖南省最早开办的药学专业之一,也是我院的重点品牌专业,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专业。60多年来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6000余名药学专业人才,为全国特别是湖南省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药学专业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药学专业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武陵山区,面向全国培养具备扎实的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够在医药行业从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与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检测与药事管理、医药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药学专业的办学特色是:坚持开展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专业思想坚定、专业技能娴熟的职业能力训练,在教学活动中长期坚持的与医药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不仅保证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毕业生就业和保证就业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药学专业教学条件优越。现有教学实验室30间约2500㎡,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0余万元,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薄层扫描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智能溶出度仪、多功能净化操作台、电子天平和机械分析天平等设施。形成了以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药物化学合成、药品质量检测等技术为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其中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8台,使该项技术成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常规教学手段,建立了药学计算机技术仿真实验室,正拟建模拟生产车间。

药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人(含教授7人、主任药师1人、副教授7人、副主任药师1人,高级实验师2人),占专业课教师总人数的42.9% ;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26人,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业课教师总人数的71.4%;45岁以下教师33人,其中硕士以上教师26人,占78.8%;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近五年来,药学专业教师共获得科研立项课题36项(含省部级课题22项、市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3项)、教改立项课题9项(含省级课题5项),指导学生参加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课题3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教师在国内外各类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共125篇,其中SCI收录14篇,CA收录59篇。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三、专业培养目标

立足武陵山区,面向全国培养具备扎实的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够在医药行业从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与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检测与药事管理、医药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通过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各教学环节的实践训练培养,本科药学专业学生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一)素质目标

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严谨的工作作风,勇敢的创新精神,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基本的法律与伦理观念以及灵活的人际交流技能。

(二)知识目标

1. 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药物的结构、性质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2. 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与制剂的设计,制备原理及制备技术。

3. 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

4. 掌握药物制剂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药物评价的基本知识。

5. 掌握药物分析方法、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具有及时获取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 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三)技能目标

1. 具有药物制剂的分析、设计及制备技术,掌握体内药物分析和药物评价的基本方法。

2. 具有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

3. 具有药理学基本实验技术,掌握药物及制剂的药理筛选方法。

4. 具有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能力。

5. 具有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6. 具有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药品应用等实际工作能力。

五、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用植物学及生药学、药事管理学、天然药物化学。

六、就业前景

该专业适应面大,市场需求量广,就业前景好。可在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政府行政机关从事药品生产技术与营销管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研发、药事管理等工作。特别是长期坚持开展的产学研合作使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即可获得就业机会,为毕业生就业和保证就业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